银河证券:进口普通化妆品免除动物实验在即国内美妆业将迎哪些挑战与产业链机遇?_新闻中心_乐鱼官网客户端平台官方下载-安装

新闻中心

银河证券:进口普通化妆品免除动物实验在即国内美妆业将迎哪些挑战与产业链机遇?

2024.07.03 新闻中心

       

  银河证券:进口普通化妆品免除动物实验在即,国内美妆业将迎哪些挑战与产业链机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的公告(2021年第31号)及《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的公告(2021年第32号),规范和指导化妆品注册与备案工作,相关规定自2021年5月1日起实施。

  《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中“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要求”明确提及“动物替代方法”作为检测验证的方法的适用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上述政策解读,“坚持公平一致,对国产和进口新原料提出相同要求。在《规定》起草过程中,坚持公平一致和WTO非歧视原则,对进口和国产新原料设置了完全相同的注册和备案资料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并采纳进口企业提出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化妆品动物试验上市禁令,无法提交动物试验资料的意见,有条件地接受动物替代方法的毒理学试验资料”。

  《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二)中提到“普通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已取得所在国(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出示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资质认证,且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能够充分确认产品安全性的,可免于提交该产品的毒理学试验报告”、“有多个生产公司制作的,所有生产企业均已取得所在国(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出示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资质认证的,方可免于提交毒理学试验报告”。

  随着中国对于进口普通化妆品免除动物实验的政策开放,不仅会对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美妆巨头公司销售额产生直接影响,且或可能影响行业格局;同时也会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提升行业内部的竞争性。

  国际巨头中以巴西公司Natura&Co为代表,旗下品牌TheBodyShop和Aesop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直接为公司创造规模可观的营收增量,公司有望凭借此优势超过资生堂成为全世界前三的化妆品集团;此外,联合利华、雅诗兰黛等公司也有诸多具有增长潜力的品牌可以立即进入中国。

  具体看国内市场:从品牌和品类的角度来看,主要冲击平价定位的彩妆、主营洗护发和身体乳沐浴露的个护以及草本天然敏感肌定位的护肤品。

  从渠道方面出发,线上渠道受影响偏小,但短期内不排除电商代运营或代销售的需求增加;线下渠道中,在海外已具有品牌合作基础的丝芙兰等专业美妆销售门店、免税、首店经济下的百货及购物中心等三类渠道或可直接受益。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个护类产品在国内直接建厂或寻求国内工厂代加工的可能性最大,彩妆次之,护肤品会更偏向于直接进口销售;但在此条件下依旧可能会带来产业链中代工厂的发展机会。

  根据定义,无伤害的美妆产品其本质在于不进行动物实验,包括产成品、原材料以及供应商等所有的环节均未发生动物实验;同时不仅品牌商自身不应该进行动物实验,也不应该接受第三方公司机构对其产品或是原材料进行动物实验。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大部分国家已经禁止对化妆品进行动物实验,于是也有标准认为在中国地区内售卖的商品不属于无伤害产品。

  无伤害的美妆产品通常通过PETA或是LeapingBunny进行认证,并可在产品包装上呈现相关认证的标志。无伤害的标志以兔子形象为主,主要在于主流的动物实验对象即为家兔;其中最常用的Draize(家兔眼刺激试验)常用于洗发水,眼霜和眼部化妆品的检验,由于家兔眼对刺激性物质的敏感度高于人,将化妆品滴入兔眼中,给药后观察兔子角膜、虹膜的充血、瞳孔反射和水肿等,可评分评价护肤品的刺激性,但实验后兔子很可能用后出现眼睛红肿甚至失明。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步废止了有关动物实验的有关政策,并禁止动物实验产品的销售。

  我国的化妆品受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对于化妆品的动物实验要求也是呈现出逐步放宽。自2014年6月30日起,便不再要求在中国国内生产普通化妆品的公司向政府管理部分提供新产品的样品做动物试验用;公司能够选择利用成分安全性资料自己做产品风险评估,而且可以依据已被欧盟认为其科学性有效的非动物试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来做风险评估。

  相关政策中提及的普通化妆品即除特殊化妆品以外的化妆品。在原有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特殊化妆品包括育发类、染发类、烫发类、脱毛类、类、健美类、除臭类、祛斑美白类和防晒类九大类产品;根据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新《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仅有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

  我们主要筛选了50个具有无伤害(cruelty-free)认证的美妆品牌,覆盖个护、彩妆及护肤品领域。这些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内已经具备一定的消费者认知(参照小红书APP的笔记数量,各品牌的讨论笔记数量超过3000条),其中标注为红色的品牌系我们分析后认为需要重点关注、可能会对国内现有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和影响的品牌;蓝色次之。

  从全球化妆品巨头竞争的角度来看,我们将其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以个护日化经营为主,产品矩阵中辅以部分护肤、彩妆品牌,代表即为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PG.N)和联合利华(UnileverGroup,UL.N),此类公司的营收规模已经突破4000-5000亿元人民币,且公司在大陆地区设有生产基地和工厂,旗下诸多日化类产品在大陆地区生产销售。第二类是以护肤品、彩妆为主要经营产品的化妆品公司,代表包括欧莱雅(Loreal,OR.PA)、雅诗兰黛(EsteeLauder,EL.N)、资生堂(Shiseido,4911.T)和Natura&Co(NTCO.N),其中欧莱雅规模领先已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雅诗兰黛规模近1000亿元人民币,资生堂和Natura&Co规模在400-500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前四大化妆品集团,此类公司生产以海外工厂为主,在中国境内工厂有限,彩妆品类或选择国内的代工厂加工。

  目前上述国际化妆品公司均采取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但集团公司旗下并非全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仅有部分符合国人主流消费定位的品牌会进行动物实验后在大陆地区售卖。随着政策的开放,各个集团均有可能出现品牌受益,重点关注联合利华旗下的Hourglass、Murad、Somerville;欧莱雅旗下的NYX、UrbanDecay;雅诗兰黛旗下的TooFaced、LeLabo、Aveda、Smashbox、TheOrdinary;资生堂旗下的DrunkElephant、bareMinerals;Natura&Co旗下的Aesop及TheBodyShop等。其中,受动物实验影响较大的即为巴西公司Natura&Co,该公司已经公布在中国的经营计划,预期在2020Q4开设Aesop首店并在2022年开设TheBodyShop首店;目前Natura&Co位列全球第四,随着其逐步进军中国市场,预期带来的营收增量规模会远大于对中国市场早有布局的资生堂,考虑到目前国际化妆品公司对于中国市场地区的依赖度极高,由此国际格局可能会出现变化,Natura&Co有望凭借上述优势超过资生堂成为全球前三的美妆集团。

  具体来看国内的美妆消费市场,从品类角度,政策的开放主要冲击平价定位的彩妆、主营洗护发和身体乳沐浴露的个护、草本天然敏感肌定位的护肤品。根据我们对50个品牌的统计,其中上述三项产品分类中对应的品牌数量分别为24/4/18个,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或是集团旗下热捧品牌,在中国市场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①彩妆品牌中,多以平价为产品定位,根据我们的统计,产品价格带多集中在100以内以及100-200元区间范围内,这些品牌或有知名集团公司为背景,或在海外销售时已经熟悉线上及超市开架销售模式,不存在明显的渠道或营销障碍;我国彩妆市场中尚以国产品牌为主力军,但主要竞争力体现为高性价比、平价,因此可能会与潜在进入品牌形成直接竞争;

  ②个护品牌中均以中高端为主,在海外经营时对应品牌多拥有直营门店,价格带定位高于一般的开架商品,沐浴露、身体乳等产品的定位符合当前国人消费升级、注重悦己消费的需求,或主打自然、香氛的个性化概念,而洗发护发产品则更针对专业沙龙养护、丰盈的市场需求;

  ③护肤品牌中,更多的精准于天然简约、草本萃取、无伤害、敏感肌等概念,当前皮肤学级美妆细分赛道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联合利华自2015-2017年期间通过收购布局的天然护肤品牌REN、Murad、TATCHA、KateSomerville,资生堂2019年收购的DrunkElephant,雅诗兰黛2021年新收购的TheOrdinary均经营相关产品;随着薇诺娜、玉泽等品牌的发展,我国的皮肤学级美妆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行业格局未定,理肤泉、雅漾、薇姿等传统国际品牌在前,无伤害的潜在进入者在后,对应市场的竞争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渠道的角度,线上渠道受到的影响有限,几乎所有的无伤害品牌现在均可以通过天猫的海外旗舰店或天猫国际直接购买(前期政策仅要求购买行为不发生在国内,因此可以通过海外直邮的形式实现销售),由此我们预计政策开放后对于线上的影响有限,但不排除品牌商会将已有门店转化为自运营或是代运营的天猫旗舰店的可能性,部分品牌没有巨头财团的经验与资金支持,因此通过品牌代理、线上代运营或代销售的模式打入中国市场,成本端压力更小。

  线下渠道中,我们认为主要由三类渠道将明显收益:①丝芙兰等专业的美妆售卖渠道:多数品牌尤其是平价彩妆品牌早已入驻海外的丝芙兰门店及其线上商场,已有稳定的品牌合作关系,如果开放中国市场,上述品牌可能更容易通过已有的中国丝芙兰门店进行销售,较自设直营门店和柜台成本更低;②免税渠道,包括入驻海南免税及机场免税店等,可以直接丰富免税渠道内的品牌种类;③百货及购物中心渠道,海外品牌首次进入中国带来首店经济效应,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其中包括全球首店、中国首店、区域首店、行业首店、体验首店、创新首店等,或是已入驻的品牌设立创新模式的概念店等,对于可以争取到首店的渠道商引流效果可期。

  从生产的角度,具有一定规模体量、平价定位的彩妆选择中国代工生产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我们前文的分析,个护类多以具有在中国大陆地区实现自产的能力,而以自然草本为定位的护肤品通常对于原材料、生产要求较高,更倾向于在海外生产后进口销售;彩妆品牌选择在国内代工生产的概率更高。以已经进入中国的品牌为例,MAC、芭比布朗(BobbiBrown)为海外生产进口,美宝莲(Maybelline)、蜜思陀佛(MaxFactor)、卡姿兰(Carslan)、悦诗风吟(Innisfree)等品牌通过国内工厂生产。国内的代工厂已经具有成熟的生产技艺和规模效应,利于平价彩妆平衡其成本。

  通过我们的分析,尽管政策开放后会直接冲击国内的化妆品市场,并带来市场内品牌竞争的加剧,但实际在全产业链条中均存在发展机遇。对于国内品牌商而言,多数均以护肤品牌为主,彩妆业务发展较弱,由此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合适的海外品牌进行代理合作,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品牌商还可直接选择收购兼并,丰富自身运营的品牌矩阵;对于运营商和渠道商而言,一方面线上代运营的需求或可能出现增长,另一方面线下渠道积极把握与新进品牌的合作机会可以有效的实现双方互赢;对于生产工厂而言,同样蕴含了合作客户的增长。

  中长期可关注的潜在受益标的:供应链前端的代工厂如青松股份(300132)、嘉亨家化(300955)等,中后端的销售代运营公司如丽人丽妆(605136)、壹网壹创(300792)等,后端的销售经营渠道包括线上的电商如京东(JD)、阿里巴巴(BABA),线下实体有税渠道如天虹股份(002419)、王府井(600859)、上海家化(600315)等,免税渠道的中国中免(601888)。